稍微复盘,回顾这些年,肠子都要悔青了

这两天网上两篇文章热度蛮高,《庄家杜均》、《这一夜,黑客耍了所有人》,这里先不进行道德评价,这涉及到个人价值取向了,是另一个领域的话题,后头再专门行文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杜均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反思是: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不坚定的梦想者!这些年对什么都是蜻蜓点水般,一次次的开始却一次次的没有深入!
(一)
2006年,刚入高中尝试淘宝,那时候某宝上还充斥着数不尽的假货,是真正的假货那种,人与人之间在网上还没有太多信任可言,整个快递行业也还很不发达。自己开了一个淘宝店,那时候大家去网吧都是游戏为主,自己不同,正儿八经的带着笔和本子去装修网店、四处搜寻货源。
还记得自己店里卖的第一批东西是代充话费类的虚拟充值,现在自己还偶尔会去那个代理平台给自己充各种费用,算是对过去的一种祭奠吧。后来卖的第二类产品是李宁安踏鞋子的代销,当时还不知道,现在看来当时卖的应该是A货了,因为自己当时也没有穿这类鞋的经济实力,所以当时关照自己生意的朋友,还多多包涵,估计我不提,大家也不记得这码子事了。 因为身处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小县城的小乡村里,父母也没有多少的远见,所以高三的时候受差不多就没有怎么打理淘宝了,以大家所说的“学业为重”了。
不过高考完2009年的样子,还做了一件没有成果,自己也还不能释怀的事情。高考完,有一个漫长的假期,除开对成绩的不确定,再也没有作业和压力,想找点事情来充实下,便想着帮家乡步行街的专卖店挨个都建立网店把生意做到网上,花着1元/张的重金打印了十多份企划案,冒着烈日一家家跑,结果没有一家敢尝试。想想要是当时有几家愿意尝试,说不定今天又会是另一个模样。我说的不是自己,是整个行业。(害羞表情)
至今还留着后来整理资料时找出来的当时做的第一个企划案和第一张名片。
(二)
互联网的发展为众人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但是却为那些有天赋和远见的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0年秋天大学入学到2014年大学毕业,这段时间跨度恰好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期有绝美的重合期,再加上当时国家开始大力倡导“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现在再回顾的时候,当时创业项目真的是雨后春笋一般,那是个良莠不齐的时代,但往往最大的机会也是来源于某种程度的“混乱”。
这次,自己算是也上车了,可是下车的太早太早!!!
构思勾勒过的项目不胜枚举,兴趣社交的集乐网(现在想想可以对标豆瓣)、门户资讯的四区八县(可以对标19楼)、自由写作平台撰客(可以对标简书)、科技自媒体尧言(可以对标36氪)、旅游业垂直平台脚行僧(可以对标马蜂窝)、在线教育学客、租房平台只租不卖、借贷平台雪中贷、互联网资讯平台p2p品牌、返利薅羊毛平台赚便宜、匿名社交别憋着、寓管家、湘潭鲜、茶可啡、独立书屋……
大大小小随便可以列出十几二十个,然而几年前的那个时代,真的太美好了,完全是张白纸,你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想你所想,只要上路了,你会发现灵感和思路真的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自己却忘了,所有美好的想法都是需要付出90+%的汗水辛勤耕耘的。随之而来的名利,麻痹了自己,最后错过了一波波的热点、风口和机会。
比特币也不是这两年的事物了,大学的时候和初创行业的朋友也探讨和交流过,那时候比特币都不值几个子儿,一一年的样子还尝试着自己挖过矿,只是没有深入的研究,也没有见到客观的结果,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了。
当时的自信是现在很难有的感觉, 因为那时候的那种自信带有几分盲目性,虽从未盛气凌人,但也完全完全的目空一切了。应该陈胜吴广当时吼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的感觉有些相似吧,当然各种背景和动因都不相同,只是那种内心的呼唤:“是时候了!”应该是相通的。
以至于,上面很多项目很多都只停留于无数沓A4纸上,中间有归国稍年长几岁的创业者愿意出100k的价格来买手中的个别域名的时候,对于草根出身的我来说也算是些钱了。只是也没有转让,而然还在盘算着自己中能做成这些项目。所以,至今,虽没成大事,却看空一切大概和这些经历有关系吧。
纵有天赋,纵然可能上过天,却由于种种的条件和原因,限制了自己的雄心和想象力,没有想过天外有天。也没能成为那个时刻让自己保持饥饿的人,对物质也没有那种天生强烈的欲望,在所处的环境里呆久了,缺乏了一些野性。
关于反思是有的,而且随着后面经历,一些教训越来越深刻。这些反思有来自于环境,也有来自于个人。
当一个心的热点出现的时候,当全民都疯狂的时候,你要冷静,你要分析,你要思考。因为真正引领一个行业和潮流的,可能是狂热者,但绝不会是那些盲目的追随着。走在前面的只能是浪头,但浪头是踩在潮水之上的。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真的是不相同的。有人看到了机会,更多人看到了模糊。有人在默默耕耘,有的人在抱怨世道不公,当然还有一个在悔青了肠子。
以上,我想要静静。
鞠躬尽瘁,向心而生。尧言,仅供参考!